凡是领导者,都希望自己能有威信,希望下属能够听从指挥,对自己真心实意。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有威信的主要标志有四点:
第一,工作上有很强的号召力。说话有人听,挥手有人上,令行禁止,一呼百应,招之即来,来之能战。
第二,对人有一种吸引力。被领导者愿意主动接近你、亲近你、信任你,愉快地在你的领导下做事,并能向你倾诉衷肠。
第三,对下级有一种影响力。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及行动,熏陶、带动和教育下级。
第四,在一个单位能形成一种向心力。干部和群众能团结在其周围,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。
这种号召力、吸引力、影响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是怎样形成的呢?就是领导者要有威信。所谓威信既不是自封的,也不是别人捧起来的,而是靠自己一言一行、一点一滴的业绩浇铸起来的。领导威信是领导实践的产物,它既不能从上级的任命中产生,也不是领导职权本身固有的,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在人的心目中形成的一种力量。大凡有威信的领导者,都是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,靠着自己的品德和业绩逐渐形成的。
现在为数不少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,总担心自己没威信,怕别人不服气,而且新上任的领导大多数也难免会遇到对自己不服气者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如何让人服气,就看“新官”自己了。光担心或埋怨别人不服气,是没有用的;强制别人信服,也是办不到的。最好的办法,莫过于以自己的品行、学识、胆量和才干,以及正派的作风和不懈的努力,在工作上打开局面,让人家口服心服。所有的下属对领导总是要听其言、观其行的。对于刚刚走马上任的“新官”来说,威信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,但是初战告捷,有一个好的开端,无疑是很重要的。因此,上任之后,要切切实实地办几件叫得响、得人心的事。把局面打开了,工作顺手了,威信自然就建立起来了。
(一) 以德取威
这个“德”既包括政治品格,也包括道德品质。除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、正确的政治方向、鲜明的政治立场、敏锐的政治眼光外,还要坚持原则、秉公执政、办事公道、赏罚分明,不做“老好人”;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,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;清正廉洁,不以权谋私;不玩弄权术,不搞吹吹拍拍、拉拉扯扯、瞒上压下;道德高尚,品性正直,等等。如果领导者能在这些基本方面做出表率,就会成为下属的楷模,比任何东西都有说服力和影响力。古人云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真是又简明又透彻。如果,领导者利用职权违法乱纪、损公肥私,他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。俗话说:“无私功自高,不矜威更重。”一个品德高尚、大公无私的领导者,肯定会得到尊敬、佩服,威望也会越来越高。
(二) 以学识取威
也就是说,一个领导者,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,在知识化、专业化方面达到较高水平,成为本部门、本专业的内行,才能享有较高的威信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、干部群众文化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,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,甚至不学无术,还要在有专长的下属面前指手画脚,很难设想会有多少人佩服他。比如,一个学校的校长上不了讲台,一个医院的院长对医术一窍不通,他的威信从何而来呢?相反,如果他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,就能运用自己的知识领导好本部门、本单位的工作,就能与部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。这样的领导者,还有谁不敬佩和信服呢?
(三) 以才取威
这里的“才”,不是指科学家、艺术家的那种“才”,而是指领导者的领导才干、领导能力。它集中体现在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,如预见能力、决策能力、组织能力、指挥能力、协调能力、创新能力、交际能力以及写作能力、演讲能力等。一个才华横溢的领导者可以使人产生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,即使在非常困难和极端危急的情况下,被领导的广大员工也会同心同德地跟着他去战胜困难。这方方面面的能力,是通过领导者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。就拿作报告来说,如果一个领导者的报告作得很成功,语言生动、流畅、简练,逻辑性、说服力、感染力也很强,群众就会认为他是一个思想深刻、知识丰富、水平很高的领导。如果他的讲话既肤浅又枯燥,言之无物,拖泥带水,甚至前言不搭后语,常常说错话、念错字,不仅不能给人以任何启发和鼓舞,反而觉得听他讲话就是活受罪,他就会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,使人感到这个领导者水平太低。作一场报告尚且如此,处理一个重要问题,作一个重要决策,就更能反映领导能力的高低优劣了。所以,谁要想赢得威信,谁就必须刻苦锻炼,在增长才干上下工夫。
(四) 以信取威
“信”即信用。古人云,言必信,行必果。言必信,就是说话一定要讲信用,不食言,不说空话、大话。具体地说有四个方面:说话一定要承担责任,说了就要算数,信守诺言;对做不到的事情,决不要许诺;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,也不要说绝,而应留有余地,以防万一;对下级、同级要诚实、坦率,一是一、二是二,不当面一套、背后一套。行必果,就是行动一定要坚毅果断、善始善终,不能说了不算、定了不办,虎头蛇尾、半途而废。一个领导者只有始终坚持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。最损害领导者威信的,莫过于被人发现他在欺骗、吹牛、搞鬼、不信守诺言。领导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,如果做了错事、说了错话,应该坦率承认、及时改正,而不能欺上瞒下。只有这样,才能获得人们的信赖,形成自己的领导权威。
(五) 以情取威
这里的“情”,就是上下级之间、领导和群众之间“同志式”的感情。这种感情是在长期的共事和生活中逐步建立起来的,是上下级之间、领导和群众之间互相了解、互相尊重、互相信任、互相体贴的表现。有了这种感情,领导和下级以及群众就能同甘共苦,甚至生死与共。这种上下级之间“同志式”的浓厚感情,主要来自领导者对下级长期的苦心培育和关怀,来自对下级真挚的爱,当然也包括下级对上级、群众对领导的尊敬、信赖和爱戴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人都希望别人能理解和尊重自己,尤其是来自领导者的理解、同情、尊重、信任和关心,更会使人受到鼓舞和振奋。哪怕是一个主动的招呼,一句亲切的寒暄,一次温暖的询问,都会使他感到这是领导者对自己的关心,从而达到心理相融、感情相通,激发出“好好干”的决心,以不辜负领导的期望。事实也表明,凡是谦虚谨慎、联系群众、作风民主,体察下情、待人宽厚、平易近人、通情达理、和蔼可亲的领导者,一般威信都很高,而那种对下属和群众冷冷冰冰、麻木不仁,把自己看作是主人、把下级视为仆人,摆架子、逞威风的领导者,下级对他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感情,他也就难以赢得威信。
|